2023年7月4日清晨,龙泉山晨光熹微,整个世界仿佛被朝雾冲洗过。
“这时候特别适合上山。”谢雪毫不犹豫地奔赴位于成都西南部的龙泉山。
在观景台,她看到了苍茫的雪山和云海,云海下是她热爱的城市。
十几年前,谢雪来到成都,除了探亲、旅游之外,就再也没有离开。热爱运动的她,也热爱着这座城市,“简直是户外运动者的天堂”。
2020年5月,四川在国内首次提出“百万群众体育引领员”概念的方案。两年后,谢雪成为一名群众体育引领员。
成都群众体育引领员在活动现场。 (受访者供图/图)
这让谢雪更深刻地认识到成都是一座适合运动的城市,“集多种地形为一体,城市规划为运动爱好者留足了空间,大家的运动热情很高。”
2023年7月28日晚8点,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拉开帷幕。在此之前,谢雪参与引领了多项“爱成都·迎大运”为主题的群众体育运动,不断见证成都运动的火热。
传承千年
适合运动的成都和爱运动的成都人,并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 北宋年间,捶丸曾在成都红极一时;唐朝时期,世界上第一支女子马球队在成都诞生。
谢雪热衷的长跑、马拉松,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盛行,“伍伯”跟着马车锻炼长跑能力,在成都流传了上千年。
运动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成都自然环境优越,远离战患又少有灾害,天下谓之为天府,这孕育出成都独特的休闲体育文化和深厚的体育历史。”成都体育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宋秀平教授说。
成都的运动基因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2世纪的古蜀王国时代。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冠和金杖上雕刻着弓箭、鱼、鸟的花纹。由射箭发展而来的射礼,在商周时期可分为大射、宾射、燕射、乡射,比赛时有完备的规则和专门的服务人员。
自古以来,国际性运动会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竞赛,同时也是一场文化交流的盛会,这在成都有着更鲜明的体现爱游戏中国官方网站入口。
成都2023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创新加入武术项目比赛,设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项目,其中武术套路项目比赛包含了南拳、长拳、太极拳等中国主要武术流派。
中国选手曹茂园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武术项目男子南拳比赛中。 (新华社/图)
武术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国武术运动健儿亦是一马当先。7月29日上午,来自成都体育学院的中国队运动员曹茂园,在成都大运会武术项目男子南拳决赛中脱颖而出,以9.770分获得冠军,为中国夺得了本届大运会首金。
“武术是中国从古传承至今的项目,将武术列为大运会的比赛项目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是我们对世界体育文化的贡献。”宋秀平指出。
武术在中国古代经历了武备军事到民间传承,再到世界传承的过程,具有很高的全民性。
“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武术’称谓是在南北朝时期。颜延年《皇太子释奠会作诗》中记载‘偃闭武术,阐扬文令’,但这里的‘武术’主要指军事技击术。此后‘武术’很少见于文献资料记载,但武艺却在宋元发展为‘十八般武艺’。”成都体育学院“中华武术国际化传播研究”一流学科团队带头人马秀杰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此外,宋元时期,以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有习枪弄棒的“英略社”和习射练习的“弓箭社”等。四川峨眉山、青城山等地,至今仍传承着不少优秀的武术功法。
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在宋秀平看来,“群众体育是本,竞技体育是末;群众体育是江河湖海,竞技体育是其中一瓢”。那么群众体育如何服务竞技体育,因竞技体育而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对群众有什么益处?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远超本末关系的图谱仍在延展。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竞技体育优先发展”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竞技体育的水平在20世纪末得到了迅速提高,但群众体育的发展却没有跟上步伐。
“以往投到群众体育方面的健身设施、体育器材、体育指导员,及其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健全,群众体育长时间属于民间自我发展的状态。”宋秀平指出。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放在了同等的位置。
如何描绘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两翼齐飞”的图景,是成都正在探索的问题。
环城生态区和运动空间
建设适合群众运动的良好生态,首先要在城市规划上下功夫。2022年1月,成都环城生态区100公里一级绿道贯通。
环城生态区,是绿道串起来的公园系统。与公路平齐的绿道边种植着灌木或绿树;“桥下绿道”装饰着颜色明亮的涂鸦;“空中绿道”则横跨于车道之上。
绵长的环城绿道串起了121个特色生态公园,还有78个颜色、造型不一的桥梁景观。
云秋是一名有着12年骑行经验的骑行爱好者。在环城生态区100公里一级绿道贯通前不久,她便开了一个自行车车行。现在,她经营的车友群已经聚集了四百多位车友。
环城绿道相对封闭,正常情况下不对机动车开放。不管是零基础的“小白”,还是骑行爱好者,都可以在这里安全地参加户外运动。
户外运动环境推动了成都群众运动的发展。天府绿道集团工作人员观察到,环城生态区的骑行爱好者在一年内增长了一倍。据统计,2022年成都市骑行人数达1304万人次,骑行总里程近6522万公里,减少碳排放量3200余吨。
云秋对此感受更为深刻。她发现,骑行爱好者的增加引发了自行车行业的连锁反应,“自行车很长一段时间供不应求,要想买到自己心仪的车,大多需要等上很长一段时间。”
环城生态区在规划之初,就已经将运动空间作为主要场景融入其中,包括自行车道、跑道、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室、羽毛球室等不同类型的150多处大众体育设施。
2023年7月16日,成都高新区桂溪生态公园。 (新华社/图)
谢雪所在的跑团联盟有一万多人,环城绿道是她所在跑团的常驻跑点。谢雪观察到,环城绿道有特设的跑步线路,跑道上有规律地安装着摄像头和电子显示屏。跑步爱好者可以在特定的显示屏中录入账号,跑步结束后可以下载跑步视频。此外,环城绿道还安装有紧急求救按钮,以备市民的应急需求。
“当然,这不是环城绿道才有的智慧系统,青龙湖、东安湖等多数公园都有。”谢雪说。
像谢雪一样的群众体育引领员,在四川省已有45万人。
余海峡是成都一所高校体育专业的研究生,也是一名群众体育引领员。
在响应“爱成都·迎大运”主题活动的同时,为减少群众在运动过程中因缺乏专业指导而频频受伤的情况,余海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运动30分钟以上,每次不超过1小时”的标准,设置了中高强度有氧和力量训练的健身公开课。
课程不仅仅向校内学生开放,也向校外群众开放AYX爱游戏官网。据余海峡观察,参加课程的学员中约70%是学生,30%是校外群众,其中不乏老人和小孩。如今,这门课程已经开了3个学期,课程专用的联络群里面活跃着一千多位运动爱好者。
无论是校园还是环城生态区,成都的开放场所都在尽可能地转变为适合运动的空间。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成都共有体育场地设施6.41万个,5000多公里天府绿道植入体育设施1700多处,全市举办全民健身活动6000场次。
2023年以来,环城生态区每月都会举办几场规模不等的运动赛事,最大的运动赛事覆盖范围达到了10万人次。
“成都在运动的全民性上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也通过各项举措释放了对全龄友好理念的深度理解。”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建设良好的运动生态,是提高群众体育发展水平的基石。成都在探索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两翼齐飞”图景的同时,也将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增色添彩。爱游戏中国官方网站入口
大运如何惠民?
因竞技体育而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可以为群众体育带来什么样的益处?这是每一座赛事之城需要回答的命题。
成都大运会设有18个大项,使用比赛训练场馆49个,其中,新建场馆13个,改造场馆36个。大型体育赛事如何惠民首先要解决的是赛后场馆利用的问题。
从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建设经验来看,赛后场馆利用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场馆群远离市区,场馆规划建设与当地的体育市场体量不匹配,造成场馆荒废;二是场馆经营人才缺乏,导致场馆发展难以为继;三是单一政府投资,运营主体多为国企,亏损情况严重。
“北京奥运会之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都是各级政府投资。近年来,我国逐渐探索出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BOT(市场化投资)等为代表的资本多元化合作利用模式。”宋秀平指出。
深圳湾体育中心采用市场化投资的BOT模式,政府特许私人机构经营,同时对私人运营产品及服务的范围、价格提出一定要求。
因北京奥运会兴建的五棵松体育馆是“民营企业投资建设,赛后归属民营企业运营管理”的纯市场化运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五棵松体育馆已打造成为北京集休闲、健身、娱乐、餐饮于一体的休闲活动社区,其场馆利用率高达70%。
此外,五棵松体育馆在北京冬季奥运会期间探索出了分时、分段的运营模式,实现了6小时“冰篮转换”——还在举办篮球比赛的场馆,隔天就可以成为冰上比赛场馆。
2020年7月,参与过不少大型赛会制比赛场馆运营工作的李畅,正式接手成都高新体育中心的管理工作,2023年2月起担任大运会高新赛区乒乓球场馆中心后勤保障副主任。她指出,成都将大运主题“体育惠民”落到了实处。以成都高新体育中心为例,截至2023年5月,场馆的全民健身业务持续开放。散落在训练馆和气膜馆的17片乒乓球场和12片羽毛球场在2023年上半年接待了约8500人次。此外,成都高新区还举办了多个大运系列主题活动,涉及啦啦操、平衡车、太极等项目。
中国香港队选手比赛后在成都高新体育中心与“蓉宝”合影。 (新华社/图)
成都高新体育中心的具体规划是,在集结国际国内大型体育综合体智慧基础上,更多考量了“全龄友好”。
李畅介绍:“成都高新体育中心为政府投资建设,国有平台公司运营。成都高新体育中心多功能馆,主要用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全民健身馆,主要向市民开放,引进有品质、有专业的青少年培训项目,夯实青少年体育根基;E-PARK体育公园,计划引进运动康养、应急减灾中心、数字冰雪装备体验基地等‘体育+’项目,打造一站式体育文化生活服务空间,探索体教卫一体化融合路径。”
在李畅的阐释中,大运惠民不仅仅体现在赛后场馆的利用上,更多地体现在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更新、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水平的推动。例如原本闲置的城市“金角银边”摇身一变成为了居民的“15分钟健身圈”,居民社区农贸市场环境得到改善,社区医疗更便捷、更专业,社区适老化、适儿化等服务设施更贴心细致,酒店等服务业的运营管理标准提高,大型公建设施安全生产工作更为扎实有效,城市交通更为高效等。
大运如何惠民?如何通过竞技体育提高群众体育的整体水平,再经由群众体育反哺竞技体育?
成都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一是超前的城市规划,为群众体育留住空间;二是善用大型赛事场馆,促进“体育+”业态的发展;三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群众体育引领员,引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四是政府引领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同时鼓励群众自发举办体育赛事,不断吸引聚集更多的运动爱好者。
2023年7月14日,一个普通的早晨,在成都高新体育中心的室外智能健身房里,不少老人和小孩正在进行体育锻炼。他们是那里的常客,一个小孩正在帮助他的爷爷使用智能体质监测系统,将运动数据上传到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以便查看身体健康数据。
(云秋为化名)